與 Luna 的訪談:在地化如何建立全球社群

歡迎來到我們的訪談系列,在這裡我們將與 Collabora Online 程式碼背後充滿熱情的人們聊天。Collabora Online 能夠實現,要歸功於全球團隊、社群、貢獻者和合作夥伴。今天,我們將與 Luna Jernberg 坐下來聊聊,她幫助將這個應用程式帶給瑞典語使用者。

An Interview with Luna: How Localisation Builds a Global Community
"The best way to start is to just get involved."

關於 Luna

Luna 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開源貢獻者,對在地化和復古電腦充滿熱情。她在自己的 Nextcloud 伺服器上使用 Collabora Online,並在手機上使用 Android 應用程式,這讓她在 Collabora Online 中擁有實際操作的視角,同時協助讓全球使用者都能使用這個軟體。

您是如何第一次聽說 Collabora Online 的?為什麼決定貢獻?

我是在 Weblate 上發現它的,那是一個翻譯開源專案的平台。我當時正在尋找可以翻譯成瑞典語的專案。我也認識一些其他貢獻者,像是來自哥德堡 FOSS 研討會的 Leif Jöran,以及 Andreas,他是 LibreOffice 的另一位主要瑞典語翻譯者,來自 Firefox 社群。我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社群和專案,值得參與。

您的第一個貢獻是什麼?看到它上線時感覺如何?

我的第一個貢獻是 Android 應用程式的瑞典語翻譯。看到手機上的應用程式使用我的母語,感覺很棒。這是一個非常有成就感的體驗。

為 Collabora Online 做貢獻如何與您的個人價值觀或職業目標連結?

目前主要是與我的個人價值觀相連。我在我的 NAS 上使用 Nextcloud 擴充套件,並在手機上使用 Android 應用程式,所以能為我自己使用的專案做貢獻感覺很好。

您能分享一個 Collabora 社群如何支持您的例子嗎?

他們邀請我參加 2025 年在布達佩斯舉行的 COOL Days,並贊助了我的旅費和住宿,這真的非常慷慨。每當我有問題時,我也透過 TelegramMatrix 上的聊天頻道得到很多幫助。

您在與 Collabora 團隊合作時有什麼難忘的時刻嗎?

在 2025 年布達佩斯 COOL Days 期間的晚餐上第一次見到大家,是一個很棒的時刻。終於能和我只在網路上認識的人們交談真是太棒了,特別是 Skyler,他也開發我翻譯成瑞典語的行動應用程式

COOL Days 中您最難忘的時刻是什麼?

見到所有我只透過聊天或電子郵件交談過的人,是最難忘的部分。在閃電演講期間看到其他人正在做什麼,以及在午餐時與一位復古電腦愛好者交談,也很棒。Lumen Café 的好天氣和有趣的活動也是亮點。

與其他貢獻者或使用者互動最有收穫的部分是什麼?

參加一些 COOL 每週會議,以及在 2023 年 FOSDEM 偶然遇到 Pedro Silva,並在回飯店的路上與他交談,是一個非常有趣、難忘的經歷。

您會給想開始貢獻的人什麼建議?

不要害怕與主要維護者和貢獻者談論如何開始。當我 17 歲時,我在一個瑞典 Ubuntu 論壇上找到一個需要翻譯者的連結,我就直接投入了。開始的最好方法就是直接參與。

除了為 Collabora Online 做貢獻之外,您熱衷於什麼嗜好或興趣?

我喜歡收集比我年紀還大的復古電腦,像是 Commodore 64、Commodore Amiga 和 Macintosh SE/30。我上週末參加了一個當地的 Commodore 聚會,我喜歡在這些電腦上玩復古遊戲和觀看 demoscene 展示。

Luna 的旅程提醒我們,您不需要成為程式設計師才能產生重大影響。無論是透過翻譯、設計、文件或社群支援,每一份貢獻都很重要。

Read more

Detail of the city Luik

Connected Place - 威權主義下的政治暴力,開放社群網路與 "Bluesky主義"

開放社交網路的狀態已經急遽改變。建立能夠超越大型科技平台的社交網路一直是個本質上帶有政治性的專案,但美國最近的發展為此增添了新的緊迫性。中間派評論家努力將 Bluesky 描繪成左翼空間。X 平台上的憤怒販子分享並放大關於 Bluesky 用戶慶祝 Kirk 之死的捏造敘事,而法西斯聲音越來越大聲地呼籲關閉並起訴所有民主和左翼空間,現在包括 Bluesky。如今,隨著美國國會要求審查制度並呼籲從應用商店下架 Bluesky,建立大科技替代方案的專案正與美國威權主義發生碰撞。

By Jiajun
蘇哈托政權垮台後印尼的反華暴力

蘇哈托政權垮台後印尼的反華暴力

原章節名稱:ANTI-CHINESE VIOLENCE IN INDONESIA AFTER SOEHARTO 作者:Charles A. Coppel 「反華暴力」這個概念已經成為印尼相關寫作中的陳腔濫調。任何關於反華暴力爆發的新聞報導都可能包含以下要素:對印尼華人數量的粗略估計;聲稱他們在財富上不成比例地富有;提及反華偏見和歧視(特別是在蘇哈托政權下);以及斷言反華暴力在印尼有著深厚的歷史根源。以這種方式陳述,這些命題似乎無可厚非。但這些要素經常被扭曲和誇大到如此程度,以至於影響了對所討論暴力事件的報導和理解。 早期反華暴力的扭曲與誇大 反華偏見和歧視在印尼確實存在,並且長期以來一直是反華暴力爆發的根本原因,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然而,這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已經被扭曲成接近大屠殺規模的幻想。例如,維基百科上「印尼華人」條目(截至2007年6月22日)提到1965年「數百萬印尼華人的屠殺」以及「兩次種族滅絕暴動……在1965年和1998年」(Wikipedia 2007)。這種荒謬的說法呼應了傑克·皮澤(Jack Pizzey)1988年電影《泗水慢船》中的無稽之談,他在片中說1

By Jiajun